>国内 >

全国首个!山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拉开序幕

时间:2022-08-03 09:00:22       来源:济南时报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2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省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情况。

山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拉开序幕

新黄河记者从会上获悉,省生态环境厅会同有关部门(单位)按照“走在前 开新局”的要求,编制了《山东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已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省政府文件正式印发实施。山东省是全国第1个以省政府文件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省份。至此,山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拉开序幕。

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在深圳、威海等11个城市和雄安新区等5个特殊地区开展改革试点,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21年1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同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为地方做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指南。

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十四五”时期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我省济南、青岛、淄博等9市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2位。山东省高度重视,积极响应、主动推进,按照《国家方案》的要求,在先期开展建设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符合我省实际的《工作方案》。

2025年基本建成“无废城市”集群

“2022年,全省16个设区市全部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全省基本建成‘威海市引领带动、沿黄9市重点推进、其他城市梯次发展’的‘无废城市’集群。”在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管言明介绍了《山东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重点任务。

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58个三级指标。山东省在《国家方案》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围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这五大类固体废物为重点,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省“无废城市”建设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并设置了相应的量化指标。

强化总体设计,科学指导“无废城市”建设。完善制度体系,推动制定我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地方性法规。探索对历史遗留和无主危险废物治理等保障民生工程的“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工业绿色发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到2025年,力争建成省级“无废园区”“无废工厂”100家以上。

推行绿色农业生产,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一方面,以整县域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就近就地还田利用为重点,实现农牧循环发展。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另一方面,以回收、处理等环节为重点,提升废旧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水平。到2025年,农膜回收率达到92%左右。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各市建成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95%,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合理布局回收交投点、中转站和分拣中心,建设规范有序的回收利用产业链条。推行绿色建造方式,形成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到2025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

强化能力建设,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以主要产业基地为依托,补齐氰化尾渣、铝灰、废盐等利用处置短板,到2025年,建成1处国家区域性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立足“三段一线”布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以危险废物、尾矿库等高风险领域为重点,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南四湖、东平湖流域作为省内黄河上段,重点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鼓励流域内县(市、区)争创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省内沿黄中段城市强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生态宜居能力,建设若干“无废县(市、区)”和“无废小镇”。发挥黄河三角洲地区资源优势,东营市加快建成全国知名的河海生态文明强市。

落实海洋强省战略,推动海洋绿色发展转型。持续开展“净滩行动”,探索开展海洋封闭倾废试点,推动陆海污染一体化治理。青岛、烟台、日照等港口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口,以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为示范,树立“无废岛屿”建设典型。

关键词: 山东无废城市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