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

在凡尘深处仰望月亮

时间:2023-06-21 15:07:22       来源:个人图书馆-zhb学习阅览室


(资料图)

作者:管淑平

每当过完一个年份,便越来越觉得,有些书籍,理应很早就该去读、该去看的,可偏偏就是读得有些太迟了。一岁年龄一岁心,时间匆匆不由人,大抵,就是如此的吧。

我在新年阅读的第一本书籍,便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以前的我很少阅读国外的书籍,哪怕是经典名著,因为,书中人物的名字不仅特别长而且读来还十分拗口。一页纸,若是张口念下去,肯定是颇费力气。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的早期作品,讲述了一个证券公司的职员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在某天突然放弃了原本还算不错的生活,辞去工作,离开妻子与孩子,独自奔赴艺术之都巴黎和南太平洋塔希提岛,用画笔重绘自己纯粹而又绚烂的生命历程。

书中不得不说的一个直击现实的问题:是自己抬头仰望月亮,还是埋头追逐那些赖以生存的足够解决温饱的六便士?这样的矛盾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曾直接或者间接地遇到过,而多数人的选择无疑是维持生计的六便士。尽管,也有部分人选择前者,但能够坚持下来的却实在寥寥,可谓凤毛麟角。

斯特里克兰德无疑是一个倔强而又骄傲的逆行者。他与世界格格不入,只与画画两两相融,更进一步地说,他只与自己、与自己的灵魂惺惺相惜。他本可以活得轻松一些,就像平常人那样,一帆风顺,某天终老,然后告别。可是他并没有选择走这样的道路,他选择的路是崎岖而充满波折的。在异国他乡,他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他的画作也根本没人欣赏,更别说有人买了,但斯特里克兰德却从不在乎。他对别人的同情不屑一顾,也厌恶一切影响他追求艺术的东西,就连对家人和朋友都有些苛责冷酷,用我们现代的语言来形容,无疑就是一个妥妥的“渣男”。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孤傲不羁的人,却完成了对生命的追求与选择的阐释。

读完此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各种经历和遭遇,还有那树立在人们心中的“月亮”和“六便士”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象。前者,是纯而又纯的象征,一般人却很难企及;后者,是流于世俗的忙碌和平淡,甚至平庸。正如作家刘瑜那句精彩而传神的评价:“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是的,每个人都只看到了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却抬头看见了满载星辉的月亮,因为现实太现实,所以坚持梦想的人就显得十分难得。

我忽然想起,在我很小的时候读过的弗罗斯特的那首《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其意思是说,人在年轻时,原有两条路(或者更多路)的选择,但是他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在选择的一刹那,无疑就像下赌注,但是选定了之后,便不能回头;另外的那条没有选择的路,则藏在了心中,成为了一种恒在的印象。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在面临“月亮”和“六便士”的选择时,不知会不会有同样的感受呢?倘若,他选择了脚下的六便士,那么他肯定会后悔,因为他的选择不是心中所想,即便是会有种种幸福,却并不是他眼里的幸福。

生命的旅途,是一段自我完善和圆融的过程。或许,每个人都面临过“月亮与六便士”的选择,毛姆就是把人们不得不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通过小说的形式展现出来,其笔法与思想之深邃,使人轻松地代入,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每个人读到这本书时,都能寻找到自己的身影。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憧憬着各自的未来,都梦想着成为心中期待的模样。可是,在这条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总会有诸多的选择,有的让人犹豫,有的让人退缩,以至于改变了初衷和前进的方向。面对人生的选择时,我们不妨停下来,想一下这是不是心中期盼的路,如果是,请坚持,哪怕其中会有种种风霜雨雪的坎坷;如果不是,那么就潇洒告别吧,不论路途有多么平坦与风光。

(本文系作者原创来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