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

为绿水青山贡献文学力量

时间:2023-06-07 16:18:34       来源:中国作家网

生态问题不仅是社会议题,同样也是文学审美的重要对象,是重要的文化问题。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学也在创作发展中展现着新视野和新空间,孕育着新的生长点,成为新时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文学的时代关怀。


【资料图】

6月5日下午,由山东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国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山东论坛在泉城济南举行。与会者围绕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多个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讲话

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表示,纵观中国文学史,处处蕴含着中华民族对生存环境的伦理思考和同生共荣的深刻认识。新时代所提倡的生态文学,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指引下,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反映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理念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成就的文学。中国作协一直与广大文学工作者、环保工作者携手,积极推动新时代生态文学事业开辟新境界、焕发新气象。去年,中国作协推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多部入选作品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其中关仁山的《白洋淀上》艺术再现白洋淀人在开垦和坚守中的精神裂变和灵魂新生;杨志军的《雪山大地》将目光投注向青藏高原,讲述万千生灵和建设者们共筑家园的史诗;王松的《热雪》、乔叶的《宝水》等作品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书写践行“两山”理念,塑造乡亲富起来、家乡美起来的典型……这些优秀作品持续构筑起新时代生态文学新的风貌和景观。

长期以来,中国作协和生态环境部深化合作,连续多年共同举办文学活动、文学论坛,开展“大地文心”主题征文,组织作家走进青海、辽宁、云南、重庆等地采访,见证记录各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壮阔实践和非凡成就。今年5月19日,中国作协和生态环境部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强化对生态文学发展工作的统筹指导。

施战军希望,广大作家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奋力书写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史诗性创造,坚持守正创新,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胸怀创造经典的抱负,以高度的自信,弘扬生态文学的主流价值观,关注新的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热忱描绘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文学力量。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自觉地投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伟大事业;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平台化;最后,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共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范波表示,为积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山东省坚持统筹谋划,努力建设“六个区”,即全面创新先行区、协调发展旅游区、生态保护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共同富裕示范地、安全和谐示范区;突出工作重点,做到“两个领域”,即聚力推动科技增长,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镇;坚持工作推进实施的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焕发新面貌。

2023年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作主旨演讲

许多杰出的作家、伟大的文学作品总是亲近自然的,2023年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表示,无论是李白的“月下独酌”、苏东坡的“大江东去”还是契诃夫笔下的“大草原”,这些经典的文学意象经历时间的锤炼,其内涵的自然观投射出作家天然的仁爱之心,这种仁爱源于文学生命至上的核心理念,也是尊重自然万物、尊重多样化的反映。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生态文学在当下发展迅速,反映了文学和文化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作家的足迹踏遍祖国山山水水,他们倾听自然、聆听自然、融入自然,为祖国的大美河山和各处动人的生态保护故事写出了浩瀚长卷和精美短章,从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学习、深入理解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发展观,创作新时代生态文学的杰作,向世界更好地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世界感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生力量,生态文学是生态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日前,生态环境部和中国作协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生态文学领域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伟大实践,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探索生态文学繁荣之路,讲述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动人故事。

《意见》还提出了发展新时代生态文学的具体举措,其中,深化推广作品征集和作家采风活动是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作协一直重视和积极推进作家深入现场进行文学实践,在过去几天举行的“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山东行活动中,作家采风团深入济南、淄博、滨州、东营等沿黄城市,了解各地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重点任务落实。随着深入调研,作家采风团探寻到了毫无产业基础的经济空壳村发展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秘密”: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乡村;感受曾经满目疮痍的荒山变成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AAA级风景区的华丽转身带来的震撼;在湿地公园,眺望曾经污染严重的“污水沟”如今水波清澈、水草丰茂,吸引众多鸟类驻足……采风团的作家们纷纷感慨,良好的生态是乡村振兴的立足之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今,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极大地滋养人们的身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眭国华,济南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于海田,2023年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复旦大学教授孟建,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任田成川,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忠礼,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李海生,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在会上作主旨演讲,会上同时发布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济南宣言》。

相关阅读:

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济南举行

辛文岩:用文学的“绿意盎然”绘就生态文明“诗意画卷”

生态环境部、中国作协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

编辑:邓洁舲

关键词: